夏至,是夏季第四个节气,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。从这天开始,标志着热情的夏天将按下“制热”模式的启动键。
下周,我们就将迎来夏至。数千年来,人们对这一节气非常重视,在漫长岁月的演绎沉淀中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。
有人说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夏至到了得多吃点“苦”!
这是为什么?
夏至吃苦
夏至到暑热渐起,此时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季,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因此,饮食宜清淡可口,避免油腻、难消化的食品。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,以免化热生风,激发疔疮之疾。
夏季因为多汗,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,此时应该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苦味以清心。夏至除了饮食清淡,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。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、清凉解暑、促进食欲等作用。
适宜夏季吃的苦味食物
苦瓜:具有助消化、清凉解暑、增进食欲的功效。莲子芯:可清热、安神、强心。每日开水冲泡能清暑除烦。
芹菜:具有清热利湿、平肝凉血的作用。丝瓜:可通经络、行血脉、凉血解毒。
不过,苦味食物均属寒凉,体质较虚弱的人不宜食用。
除了“找点苦头”吃吃
长三角人还会在夏至时
吃些什么?
夏至吃面
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,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面条可谓多种多样,如阳春面、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,香气扑鼻,令人馋涎欲滴。
对于上海地区的人来说,冷面是夏天当之无愧的王者。上海冷面采用的是先蒸后煮的方法,烧好的面晾干,淋上花生酱、酱油、麻油等,再加入喜欢的浇头,开胃又营养。
江南的夏至面,不能不提的还有苏州的枫镇白汤面。此种清汤白面,在暑气逼人的夏季吃起来格外清爽。如果在枫镇白汤面上加上焖肉、熏鱼等浇头,便成了风味独特、口感爽滑的枫镇大面。
关于此面的由来有个传说:从前有一对姓张的夫妻在枫镇开了一家面店,专做浓油赤酱焖肉面。有一天,张老板进城买酱油时,将所带的钱接济了一个穷苦男子,无钱再买酱油。于是,夫妻俩只好烧起了清汤白面。不料这款清汤面大受食客欢迎,从此枫镇汤面声名鹊起。
夏至吃馄饨
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,说是吃了馄饨,可包夏日不苦夏,健康度过。除此之外,馄饨因其形“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混沌之象”,其音又与“混沌”谐音,所以民间还有夏至吃馄饨有助于孩子聪明的说法。
还有民谚这样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。”无锡人在夏至这天早晨会选择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取其混沌和合之意。
夏至吃麦粽+麦饼
除了吃面吃馄饨,江南一带,夏至日一般还会吃麦粽、角黍、李子等。《吴江县志》里记载,“夏至日,作麦粽,祭先毕,则以相饷。”“麦粽”除了自家人吃,还被当作礼物互相馈赠。
夏至日,农家还擀面为薄饼,烤熟,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腊肉等,或是甜口的豆沙,祭祖后食用,俗称“夏至饼”。这种半月形的饼,外形和北方的面食“韭菜盒子”相像,但取材和做法不同。夏至饼其貌不扬,吃起来却清新爽口,乃老少皆宜的绿色食品。
夏至吃水果
在长三角地区,夏至正逢梅雨天气,不仅有连绵的梅雨,还有酸甜的杨梅。民谚说,“夏至杨梅满山红,小暑杨梅要出虫。”枝头圆融融、紫艳艳、水津津的杨梅惹人眼目,占尽风头,撩人品尝。
仙居杨梅、东魁杨梅、舟山杨梅、马山杨梅、石台杨梅……长三角地区盛产杨梅。今年是杨梅大年,预计产量有所增加,由于前期雨水充足、光照适宜,杨梅品质保持优良,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。
“夏至食个荔,一年都无弊。”在安徽等地,还有着夏至吃荔枝的习俗。荔枝离枝即食,又叫“离枝”,正如白居易所云,“一日而色变,二日而香变,三日而味变,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。”
要注意的是,“一颗荔枝三把火”,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,而且还可能引起低血糖,所以一定要适度。
炎热将至
注意防暑降温哦
关键词: